中華民國101年2月28日創刊
中華民國113年03月29日 星期五 17:31  ● 回首頁  ● 會員專區
  今日訪客人數:2199636 
 全國報系 總 裁:鍾 百 城  名譽董事長:邱 奕 勝  副總裁:陳 旺 彬、郭 雲 輝、林 岳 本  顧 問:鄭 文 燦、張 進 豐
許瑞龍老師由「牧童到書法家」的傳奇故事 --全國報系(全國電子報) - 人物專訪 - 全國報系→全國時報(全國電子報、全國警友報、全國文教報、全國忠貞報)許瑞龍老師由「牧童到書法家」的傳奇故事 --全國報系(全國電子報) - 人物專訪 - 全國報系→全國時報(全國電子報、全國警友報、全國文教報、全國忠貞報)
人物專訪
許瑞龍老師由「牧童到書法家」的傳奇故事 --全國報系(全國電子報)
2020年04月01日

 

 

 

 

 

 

 

 

 許瑞龍 老師

 

 

 

牧童法家

 

 

 

    傳 奇 故 事

 

 

 

 

記者 羅盛水 / 專訪報導

 

許瑞龍老師家居嘉義縣朴子市偏僻的農村,國小畢業後,即隨著家人種田,農忙過後,每天與牛為伴。大家都知道在農村,牛是農民最大財富之一,犁田要牛,拉車靠牛,堆積有機肥料也靠牛,所以牛是不可或缺的謀生好伙伴,印度人視牛如神,牛在田裏吃農作物,不許驅趕,直到牛吃飽為止。在台灣雖然沒有把牛當神看,但民間有很多人不吃牛肉,也是對牛發自內心的一種崇敬。許老師牧牛跟其他牧童不同之處,不是將牛放到山上或草坪後就只顧自己玩耍,讓牛自尋食物,填飽肚子即滿足,許老師則坐在河邊或林蔭下沉思,努力尋找自己未來要走的路,或拿著一根樹枝在平地的沙堆上畫呀畫的,發現利用枝條當筆、大地當紙,也可以練字,因此,每天將牛放牧後,自己便到河邊沙洲,拔蘆葦、砍竹枝學寫字。

天天如此,努力不輟,寫出了興趣,也寫出了心得,練字形、練腕力,久而久之,愈寫愈順,心想:「無力改變家中的環境,何不設法改變自己命運」。牧牛不能當職業,人必須有一技之長,寫字是一門學問,何不與文字結緣呢?此時,許老師已經十四歲了,自覺鄉下無發展,大丈夫志在四方,何不到外地看看,以長見識呢?晚上將這個想法,大膽向家人稟告。許老師之尊翁也深有同感,自忖自己生死守家園,勞碌一生,只求一頓溫飽都有困難,孩子有志外出謀發展,何嘗不是一條活路,和老伴商量後,同意放行。但孩子畢竟只有十四歲,如何放心得下!幸好有位同鄉朋友在台北市開印刷廠,不妨將孩子交給那位朋友照顧,又可以在印刷廠學得一技之長呢!

許父主意已決,立刻回房將台北朋友的地址寫妥,交給許老師,並再三叮嚀,寄人籬下不比在家,要勤勞、要守分,尊敬老闆、友愛同事,多做事、少說話。台北乃繁華之都,我們是窮苦人家,不要和別人比奢華。
許老師規規矩矩站在父親面前頻頻點頭,手中緊緊捏著父親友人的地址,惟恐一放手中的紙條便飛走了。許老師聽完父親的訓悔,牢記在心,懷著滿心歡喜,徹夜輾轉難眠,躺在床上計畫明天的行程,也幻想著未來的生活。心如十五個水桶打水,七上八落,想著,想著,不覺雞已啼,鴨已呱呱出籠覓吃。

今日農村之早晨來得特別早,許老師雖然一夜未眠,精神卻十分興奮,起床盥洗,整理行曩,做好一切離家的準備,十四歲的許老師,第一次出遠門,既緊張又興奮,家人也忙得團團轉,母親忙著打點早餐和車上吃的中餐,父親忙著檢查腳踏車輪胎的氣夠不夠飽,準備載孩子到車站轉搭火車到台北,大家忙完後,正要分手時,此刻母親兄姊及鄰家的玩伴,都集合在門口依依不捨的送行,有人流淚,今天但終須一別。
許父躬著身軀,用力踩著那台「伍順牌」寶貝腳踏車,許老師提著簡單的行李,坐在車子的置物架上,與家人及鄰居揮揮小手,揚長而去。許老師自此結束了牧童生活,臨走前仍不忘走到牛欄裏摸摸與她作伴多年的那頭老水牛,心裏還默默向老水牛說!再見。

那時農村車輛少,交通順暢,很快到了車站,許父深知孩子年幼,一個人在外,身邊無錢,肯定會出狀況,乃掏出九十塊錢給孩子,並殷殷叮囑:「出門在外要特別照顧自己,如果不能適應台北生活,就坐車回家,家永遠都是最安全的避風港」。火車起動了,許老師推開車窗,揮著小手,含著眼淚,向窗外父親說再見,直到車子走遠,視線模糊才回車位,此刻許老師才體會到一個人離開家的孤單和寂寞。火車平穩地在鐵軌上奔馳,嘉義離台北有多遠?那時許老師根本沒概念,反正天黑前一定會到台北,許老師心裡如此想著,興奮之餘又膽怯起來,如果今天晚上找不到父親的朋友怎麼辦?睡哪裏?吃什麼?一連串的問號和煩惱湧上心頭。許老師年紀雖小,困苦人家的孩子成熟的早,心想既來之則安之,台北小孩又不止我一個,別人能生活我也能,因昨夜為睡好,利用車程時間睡一覺再說。

當許老師醒來時,火車亦已到台北車站,下了車,出了站,只見台北街頭人潮洶湧,東西南北都難分辨。
許老師提著個小包袱,邊走邊問,走到忠孝東路,拿出父親交給他的那張紙條,上面寫著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四十二巷三號 ,許老師乃鼓起勇氣,問一位中年男子:「請問大叔,重慶南路怎麼走?」那位男子見許老師很有禮貌,人長得忠厚樸實,很樂意告訴他說:「上天橋向右走,再過兩個街口,就是重慶南路」。許老師向那位男子鞠躬致謝後即步上天橋,向下一看,黑鴉鴉的一片,盡是人頭,心想台北的人真多,白天他們都不要工作嗎?哪有時間在街上閒逛?晚上我再出來看個究竟。

許老師按地址找到了東南印刷廠,入門見到一位像自己父親年紀的老阿伯,上前自我介紹,說明來意,那位看似老闆的阿伯說:你是朴子許先生的兒子呀!歡迎!於是招呼許老師坐下,叫工友倒上茶,寒暄片刻,老闆叫工友將許老師帶上二樓,安頓睡覺的床位和作生活環境介紹,起居作息和工作概況,許老師都一一聽在耳裏,還用紙條小心記錄下來,俾便日後遵行。許老師很有禮貌的請教這位工友大叔如何稱呼,並自我介紹說:「我來自嘉義鄉下,今後請多指教。」這位自稱姓李的先生也很客氣的說:「不要緊張,過一段時間大家混熟便習慣了,老闆對每一位員工都很好,他會敎你怎麼做,或做什麼?明天便知道。」

在員工晚餐前,老闆把許老師叫到前面:對員工說:「開動前,我給大家介紹一位新伙伴,他叫許瑞龍,是我故鄉嘉義一位遠親的孩子,他年紀小大家要把他當作自己小弟弟愛護與教導,請大家鼓掌,以示歡迎,許老師也微笑向大家鞠躬回座與全體先進共進晚餐。晚餐是六人一桌,四菜一湯,飯隨意吃,年幼的許老師感覺非常滿意。飯後員工要加班,許老師尚未分配到工作,雖然無事,但不敢出去玩,但也不敢擅自外出玩,留在廠裏觀看加班員工忙來忙去,很想去幫忙他們做點什麼?又不知從何下手,到了晚上八時回到二樓整理床鋪,準備沐浴洗澡就寢,坐長途車也夠累人的。

第二天,天未亮許老師便醒了,與一般愛睡懶覺的青少年不相同,許老師在鄉下每天都是六點起床,到台北一時也未改過來,盥洗完畢,坐在床沿沉思,今天老闆會分配我什麼工作,能否勝任?又能勝任如何克服,心想只要本著鄉下人的勤勞、吃苦、肯幹的精神,開頭即使有一點差錯,老闆也不會責難,一本虛心學習,不懂就問,許老師信心十足,吃完早餐,許老師八點準時入廠房,聽候老闆分配工作。豈知八點稍過老闆近來對許老師說,許瑞龍先見習一天,看著別人怎樣撿字、排版、印刷、切割、裝訂,綑綁、打包、搬運,明天再指定單一的工作給你做。

許老師便依老闆指示,在廠房內觀察每一部門職工的操作過程,默記在心,以防老闆抽問,也偶爾加入操作,以體會要領獲取經驗,一個上午下來也滿累人的,但小孩子體力恢復得快,飲杯水,休息一下,立刻又是一尾活龍,繼續工作。許老師除了白天的本分工作,晚上還負責清潔廠房,學徒總是要比別人多做一些,許老師也不以介意,下班無事反覺得無聊。在清理廠房的同時,發現許多廢紙,扔掉了很可惜,於是將那些廢紙整理疊好,拿回自己睡覺的房間裡,時間一久,越積愈多,他才將他的想法向老闆陳說,他想將那些廢紙拿來練字,可是沒有文房四寶,老闆覺得孩子的想法很好,很有進取心,於是借他三百元買文具,許老師得此相助,興奮極了。

許老師買了毛筆,硯台和墨水,每天下班後便一個人避仕房內練字,很少外出,有時寫到深夜十一、二點才休息,有些字看不懂,更不明其義,但寫來卻有板有眼,半年下來,許老師寫數千張紙。老闆發覺這孩子對書法有天分,乃送許老師一本歐陽詢的九成宮範本,讓他練字有所依據,許老師每天依歐體的結構要領,均間,避讓,向背,依附,俯仰,運筆變化,輕重和中心等九項不斷練習,越寫愈有趣,有時寫到三更半夜一、二點,甚至自己設定目標,桌上那堆紙位寫完絕不休息。即使寫完了,回到床上躺在被窩裡,右手仍不斷在空中畫來畫去,或在被面上寫來寫去,幾到廢寢忘食程度。第二天工作仍能幹勁十足,從不懈怠,深獲老闆好評。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許老師上台北不覺已過了三年,這時許老師已十七歲,鄉下窮家的孩子較早成熟,許老師此時開始思索今生到底要做什麼行業,目前工作無技術性,即使做個出色的撿字工或排版工,自己也無資金開廠當老闆,永遠寄人籬下做工人,也不是長久之計,要自立自強必須自己有一技之長,應朝自己興趣發展才有出路。再想自己書讀不多,但對文字頗有興趣,但寫字除非有高成就也不能當職業,何不拜師學雕刻。書法與雕刻二者相輔相成,互不衝突,於是決心辭去印刷廠學徒一職,在台北市博愛路找到一家雕刻社,招收學徒,一雕就是三年,時間過得真快,許老師現在書法已大有進展,金石雕刻也入了門道,奠定許老師爾後開班授徒,掛牌營業的關鍵,不能不佩服許老師年輕時的深謀遠慮設想之深遠。

人生境遇對自己積極一點,逆境就會少一點」,許老師深知自己學歷不高,所以從不放棄自修學習機會,以苦學成功的人作為效法榜樣。許老師從不去跟別人比,只跟自己比,只要今天比昨天好就高興了,因為他知道,「人比人氣死人」,人的智商、環境及機遇等均不相同,怎能比呢?要比也要如古人所說:「前人騎馬我騎騾,低頭思量我不如,後頭尚有推車者,比上不足下有餘。」這樣才能心平氣和,歡喜自在。

從牧童出身而成功的故事,古今有之,中外有之。就以台灣本土例子就不勝枚舉;如今六十六歲的名木雕大師—朱銘先生,台灣苗栗人,窮苦農家出生,十三歲那年即離家拜師學木刻,傳統師父教他刻神像、刻佛身奠下精湛深厚木雕基礎。朱大師出師不久即自立門戶,自創風格,仍不滿現狀,於民國五十七年,再拜楊英風大師門下。楊英風為當代著名雕塑大家,楊大師留學日本和義大利,擅長大型抽象不鏽鋼作品,朱大師乃本土雕塑家,朱大師之「太極」系列、「運動」系列等名作都有楊大師之影子。線條粗獷、形狀活躍、豪放、野性十足。當然朱大師並非全屬倣制,晚期作品「人間系列」,如一九八0以後之「太極」、一九六一之「玩沙的女子」、一九七二之「媽祖」、一九七三之正氣「關公」完全展現自己的創作,成為一代雕刻大師,絕非浪得虛名。

 

許瑞龍書法家,筆名承翰,號牧孜,生於台灣嘉義朴子,擅長真草隸篆,歷代名碑,無不涉獵,除擅長書法金石篆刻、詩書獨樹一格,特為讚曰:「詩承李杜、法翰鍾王」、九十一年於台灣國立藝術教育館創作展暨九十二年桃園縣文化局第一展覽室舉辦個展,桃園縣政府特為許瑞龍書法大家編印「牧童到書法家」專輯一冊、桃源美展免審邀請作家,作品受邀國父紀念館典藏,曾獲四十屆全省美展入選、四十屆國軍金環獎優選、日本書藝院準特選、桃源美展21屆入選、二屆篆刻優選、98年至今受聘桃園市八德社區大學書法講師、 105年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第一展覽室舉辦「許瑞龍書法創作邀請展」 出版專輯、 107年嘉義市政府文化局舉辦「許瑞龍書法創作邀請展」 出版字帖共五冊,以終身「弘揚書法」推廣為己任,精通詩書,書法功力深厚,四體兼優,「神韻並美,氣息和暢」、書風深獲好評,足諸大雅,當之無愧,僅聊綴數言以為介。

 

 

 

 

 

工商焦點報導